相信许多人都知道,最近TikTok在美国被禁止使用的事情。
这场无声的战争刚刚持续了不到一天一夜,但目前TikTok在美国再次开放使用。
我们中国企业这次竟然毫不妥协地拒绝了美国政府的压力,即使退出美国市场,也绝不委曲求全卖掉TikTok。
美国政府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点。
令美国政府更加震惊的是,一款日常休闲娱乐的软件在美国引发了如此大的风波,甚至让许多美国网友对当前的美国政府产生了怀疑。
不到一天一夜时间,美国政府被迫紧急采取行动,将TikTok全面恢复,试图挽回美国市民的支持。
显然,他们大大低估了这一事件的严重性。
自去年禁令刚刚出台时,许多美国市民就已经对此次禁令表达了不满。
他们多次在网上发起抗议活动。
然而,美国政府却坚持要一意孤行,因为他们看重TikTok在美国的巨大影响力,同时也垂涎它未来可能带来的巨额利润。
为了获取TikTok,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寻找一个体面的理由。
以“威胁国家安全”为借口,逼迫我们转让TikTok在美的全部股份给美国本土企业。
如果我们要继续经营TikTok,就必须接受美国政府提出的条件。
否则,从1月19日起,TikTok将在美国强制下线。
字节跳动的张一鸣和周受资在这次事件中并没有像美国政府期望的那样屈服,他们坚决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即使这可能导致TikTok退出美国市场。
因此,TikTok在1月18日那天主动停止了服务,并彻底退出了美国应用商店。
美国市民们焦急万分,看着自己手机上无法登陆TikTok的界面,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般团团转。
对现在的美国人而言,TikTok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休闲娱乐工具。
它和国内的抖音差不多,也催生了许多短视频创作者。
在美国,也有许多自媒体公司,可以说TikTok为许多美国人提供了就业机会。
这一系列折腾下来,这些博主多年来辛苦积累的账号荡然无存,他们对此当然十分愤怒。
此次事件给美国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他们花费多年建立起来的形象,似乎在短短一周多的时间里已经“毁于一旦”。
这是此次事件的次要影响。
随着截止日期的临近,双方未能达成任何形式的和解,一些美国博主转而寻求其他途径,将注意力转向我们国内的小红书,这一情况发生在美国政府预料之外。
因此,我们中国网友在小红书上经常会发现一些国外博主在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让人误以为我们使用的是国际版的小红书。
中国网友在这方面适应能力是最强的,我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与美国网友顺利沟通的软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因此,我们开始了与美国网友的线上激烈讨论,并且还实行了线上对账。
美国网友对我们国家的情况感到好奇,我们同样也对他们是否如我们所想的那样存在疑问。
这次交流无意间引发了美国网友的彻底崩溃。
他们从未想过中国如今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也从未想到过,尽管他们生活如此艰难,美国政府却不愿让他们了解真实情况。
此次对账进行得格外细致,涉及工资待遇、当地消费水平、医疗条件,甚至是生孩子的各项开销等等问题。
虽然我们的收入不如美国那么高,但是他们的生活成本却比我们高出许多倍,甚至他们的学费高昂到令人惊讶的程度。
他们在一年内几乎没有结余,辛苦工作一年,仅够维持自己的温饱问题。
在美国读大学极其昂贵,尽管学生贷款获得十分容易,但相对较高的利率却成为了沉重的负担。
许多大学生早已融入社会开始工作,却仍在偿还学生贷款。
尽管大学学费相对较高,但许多家庭仍能负担得起,因为国家每年都会拨出大量资金作为补贴,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接下来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医疗问题。
众所周知,在美国,医疗费用是免费提供的。
然而,经过对账我们发现,美国人最羡慕的竟然是我们中国的医疗条件。
尽管他们的医疗费用免费,但医疗资源却十分紧张。
住院挂号就需要等待好几天,小病只能自己硬撑,大病能否得到及时治疗就看运气了。
尽管美国有许多私立医院可以提供治疗服务,但高昂的医疗费用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
由于你一次次地进行对账,美国政府感到无比焦躁。
他们苦心经营多年的良好形象瞬间土崩瓦解,而小红书对他们的影响更是让他们始料未及。
为了尽快重塑形象,美国政府只得暂时做出让步,恢复了TikTok在美业务,并推迟了禁令的执行时间。
然而,为时已晚,许多美国网友表示愿意留在小红书,他们渴望更直观地感受自己国家与中国之间的差异。
结语。
尽管我们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只是推迟了禁令的时间。
我们不必高兴太久,因为美国政府并没有真正解决这件事。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绝不能掉以轻心。